清晨七点,上海街头寒意未散。美团骑手小葛熟练地将电瓶车停靠在杨浦区某“骑手友好商家”专属充电点,扫码充电后,径直走向休息区。热腾腾的豆浆已在保温柜中等候,墙上的留言板贴着几张“骑手心语”便利贴——“感谢这里的微波炉,让午饭有了温度”“昨天帮忙指路的大姐,谢谢您!”点滴细节,无声讲述着这座城与这群人的温暖互动。
骑手融入城市,始于“痛点”变“通点”
“进门难、停车难、吃饭难、休息难”——这些曾让骑手们眉头紧锁的痛点,正是美团(上海)党委打造“骑手友好城区”的破题起点。
在杨浦殷行街道,创新方案应运而生:物业门禁系统与骑手端APP无缝对接,实现“无感通行”;“骑手友好社区”内开辟出整洁的专属停车区与换电柜,解了燃眉之急。
这仅是一个缩影。如今,“友好”的触角已延伸至城市肌理深处:全市布点的500余个友好社区、100个友好商圈与园区、超万家友好商家,织成一张细密的服务网。从优化取餐动线到提供专属优惠餐食,从设置舒适休息角到落地上海首家“袋鼠宝贝之家”公益空间,骑手们奔波的身影,终于在城市里拥有了可停靠的港湾。
思想引领:黄宝妹奶奶与“云端”党课的红色接力
让服务有温度,更需思想有深度。如何让奔忙的骑手党员学习不掉队?美团党委的解法充满巧思:
黄宝妹奶奶化身骑手党建指导员。美团供图
榜样课堂带动学:美团(上海)党委成立之后,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黄宝妹奶奶化身骑手党建指导员。当这位“人民纺织家”的奋斗故事在骑手站点响起,红色基因在新就业形态中完成了一次深情传递。
指尖课堂随时学:依托骑手APP,将习近平文化思想、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精华,转化为骑手们跑单间隙可随时汲取的“精神食粮”。
实景课堂沉浸学:在“三新”党群学院,VR技术让“中国精神”党课触手可及。骑手戴上设备,瞬间“置身”历史现场。
从受益者到共建者:骑手点亮城市文明微光
“骑手友好城区”建设,绝非单向施予。美团党委深谙其道,着力点燃骑手的主人翁精神,引导其从“城市过客”转变为“文明使者”。
“随手拍”化身城市“啄木鸟”:鼓励骑手在日常配送中成为城市治理的敏锐触角。路面坑洼、井盖异常、违规充电……这些细微隐患通过骑手“随手拍”直达管理部门,文明交通意识也在每一次的安全配送中强化。
“微公益”传递邻里温情:骑手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,助老送餐、为邻里搭把手,点滴善意汇聚成社区暖流。
文化传承的“移动宣传栏”:传统节日成为文化纽带。春节“写春联”、端午“包粽子”、中秋“夹月饼”,骑手们在活动中感受文化浸润;七夕节千名骑手餐箱贴上文明婚恋宣传语,穿梭街巷间,成为弘扬新风尚的“移动宣传栏”。
双向奔赴:外卖员描绘“人民城市”新图景
“骑手友好城区”的精髓,正在于“双向”二字。
在杨浦殷行街道,变化悄然发生:骑手们从最初的沉默拘谨,到如今的“侃侃而谈”,510余人次小型恳谈会、骑手访谈、问需会,300余条“骑手心语”、20余项工作建议落地生根。这背后,是160万骑手被“友好社区”通行方案服务的数据支撑,是骑手社会融入感与职业荣誉感实实在在的提升。
当美团外卖隆昌路站获评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,江苏路站摘下“全国青年文明号”桂冠,我们看到,无数顶流动的黄头盔,已从配送服务者升华为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诠释者、积极传播者和坚定实践者。
党建品牌何以激活城市治理新引擎?美团(上海)党委的实践,为超大城市的“新”群体党建与治理创新提供了鲜活样本:
党建品牌的生命力在于精准回应时代之问。紧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,将“帮大家吃得更好,生活更好”的企业使命与人民城市理念相融合,使“骑手友好城区”品牌立得住、传得开、叫得响。
“政企联动”是破解治理难题的金钥匙。美团党委与政府部门紧密协作,探索出多方共建、协商共治的新路径,共同为骑手铺就“友好之路”,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范式转变。
“人的感受度”是丈量城市善治的标尺。将骑手的归属感、获得感、幸福感作为核心标尺,用人文关怀的细节构筑城市温度,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感受到“此城可依”的踏实与尊严。
当无数骑手带着被城市善待的温度穿行于街巷,这份温暖便如涟漪般扩散。他们递送的不仅是餐食包裹,更像是一个个的幸福承诺。在骑手与城市这场日益深化的“双向奔赴”中,人民城市的理念正从宏伟蓝图细化为可触可感的日常风景,正努力让每一种辛勤奔跑的姿态,找到尊严的落点与归属的回响。
“袋鼠宝贝之家”公益空间内,一位外卖小哥在便签纸上的祝福语。人民网记者 龚莎摄
“祝福如晨光,温暖而明亮;如夜色,深邃而神秘;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拥有无尽的快乐、无边的幸福、无限的梦想。”“袋鼠宝贝之家”公益空间内,一位外卖小哥在便签纸上的祝福语,笔触温暖,充满希望。